报名热线 13923475925

报名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百花五路8-6

当前位置:首页>艺考班资讯>

转载-试论古典吉他的音质和右手运指法---连载一
浏览次数:正在读取 /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15-05-26


内容提要:古典吉他的基本音质应具有“清澄性”,即发音要清澈、清脆、丰满、圆润和富有弹性。“清澄性”是颗粒感的基础,颗粒感又是穿透性的前提。发出“清澄性”音色的关键是右手要“斜”、“侧”拨弦,右手大关节要会动,尽量缩短发力绷弦的时间。绷弦后大关节要充分打开;要区别“手指绷弦方向”、“手指离弦方向”、“手指运动方向”三个概念。用靠弦方式拨弦,培养大关节发力和向音孔深处方向绷弦的习惯。


19世纪西班牙著名的吉他大师阿瓜多指出:“右手不要过分用力弹奏,右手弹出的声音要清晰,有光泽,柔和或是强而有力,总之,声音强,但不是粗糙刺耳;弱,但不是软弱无力”。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吉他大师安德烈斯塞歌维亚曾说:“演奏吉他不应太大声,一个和弦的声音可以传到音乐厅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吉他明亮而清晰的音色必然,而非全靠音量大小;如果听众愿意和我合作,我可以让吉他之美回响在音乐厅的每个角落;古典吉他的声音本质并非俗丽而多变,而是晶莹明亮的。”“我爱秩序、均衡和清澄”。与他所说一致,以安德烈斯塞歌维亚为代表的现代古典吉他演奏家朱利安布里姆、约翰威廉斯、大卫罗素、丹尼斯阿萨巴吉克等大师的音色(质)无不具有鲜明的“清澄性”。我认为好的古典吉他的音色(质)首先应具有“清澄性”,即发音要清澈、清脆、圆润和富有弹性,琴声要干(纯)净、透明,杂音应降到最低,就好比“荷叶上的水珠”。“清澄性”是颗粒感(发音清晰)的基础,而颗粒感又是穿透(传远)性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清澄性”是古典吉他音色的基本要求,古典吉他左右手技巧(特别是右手运指)训练应该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


若刚开始习琴时就一味追求发音的“力度”和“结实”(即大音量),既容易导致肌体的紧张(主要是右手掌上下晃动、右手臂牵动等),又发不出清澄的琴声,走上技巧训练的岐途。这和不顾音色美片面追求快速演奏是一样错误的。


要发出具有“清澄性”的古典吉他音色,除持琴姿势正确外,右手运指的关键是要做到手指触弦要非常轻柔,发力点是指根关节(即手指的根部),而拨弦动作则要非常轻巧、敏捷,要贯彻“二次发力”拨弦的原理,训练右手指的独立性、稳定性等,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要建立正确的右手手型


右手食指(I)、中指(M)、无名指(A)要“斜”、“侧”拨弦。所谓的“斜”,就是指右手I、M、A三指与琴弦要形成45—60度的角度,使手指触弦时做到指肉(尖)与指甲同时触弦(两个触弦点)指甲拨弦(一个拨弦点也就是指甲的触弦点),这样就避免了琴弦从指肉(指头、指尖)到指甲之间滑动时所产生的“咔叽咔叽”声,这样发出的音色圆润、透明,杂音也降到最低。注意右手指与琴弦的角度不能太斜,若太斜发出的琴音颗粒就粗,声音也不清晰,右手与琴弦最佳的斜(角)度是45—60度(图1)


图1 现代技法派触、拨弦位置:右手斜置,与琴弦构成45-60度角,指甲侧面触弦


所谓“侧”是指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要用指甲的左侧面(靠大拇指一侧)触弦,而不能用指甲正面触弦,因为指甲正面触弦音色虽清脆但嫌单薄,且会产生指甲杂音,右手若与琴弦垂直的话容易导致指甲正面触弦(图2)。因此,右手不能与琴弦垂直,只有当右手与琴弦斜成45—60度角度时才能方便地使用指甲侧面触弦,大卫罗素、王雅梦、苏盟等演奏家都是使用这种典型的斜侧手型;对于那些习惯于右手垂直琴弦拨弦的琴友来说,至少应做到右手稍斜、稍侧拨弦,即右手不垂直于琴弦,不用右手指甲正面触弦。正如大卫罗素所说“我严格做到在指肉和指甲相交的地方触弦”(《浪漫吉他名曲经典》叶登民著,第58页)。安德烈斯塞歌维亚、朱利安布里姆、约翰威廉斯、丹尼斯阿萨巴吉克、杨雪菲等演奏家都是采用这种“稍斜稍侧”的(非典型的斜侧)手型。习琴者还要根据自己右手的斜度仔细打磨好指甲,这样才能拨出好的声音。



图2.右手与琴弦正面接触,指甲与琴弦正面接触

弹过电吉他的琴友都知道,匹克(拨片)吉他弹奏也不是用拨片尖部的正面触拨琴弦,而是用拨片尖部的侧锋触拨琴弦的,这样发出的琴音圆润、丰(饱)满。其原理和古典吉他手指甲侧面触拨琴弦道理是相似的。

右手拇指(P)必须与琴弦形成30度左右的夹角 (见图3),手腕与面板相隔三指宽的距离,这样做的理由有五点,其一,因为只有这样,拇指绷弦方向才会自然指向音孔的琴身深部,从而轻松地弹拨出厚实有力的低音;若手腕挨近面板,拇指与琴弦的夹角太小,那么拇指触弦部位就不是指尖左侧面,而变成了拇指的左侧,拇指绷弦方向是平行于面板而不是音孔的琴身深部,拨出的低音就会绵软无力;其二、便于右手I、M、A三指的指甲与指肉同时触弦,若手腕太挨近面板,手臂往身体方向缩回,手指触弦时就只能触到指肉而触不到指甲;其三、便于在靠弦与不靠弦之间相互切(转)换时保持右手手型的稳定性,以及在弹奏多声部乐曲时同时采用靠弦与不靠弦两种奏法,如《爱的罗曼斯》(叶佩斯改编)、《月光》(索尔曲)的每小节第一拍高音声部(旋律)和低音声部均同时采用靠弦奏法(简称双靠),而中声部(伴奏声部)则用不靠弦奏法,这要求手掌必须稳定,不可上下晃动。其四、当采用不靠弦弹拨时,离弦后的手指不会碰触邻弦;其五,若P指与琴弦夹角太小就容易扪住低音弦的正常振动,使刚刚拨动的琴弦被P指侧面触碰而消音。


图3. 右手拇指手型

在一般情况下,右手拇指担任弹拨低音4、5、6弦的任务,拇指触弦部位也是指尖左侧,拇指的拨弦动作是从指甲的顶部滑向左侧来拨动琴弦, 拇指可用指肚和指甲同时触弦拨弦,音色透亮;也可单单用指肚接触琴弦来拨弦,音色浑厚。

在分解和弦和轮指弹奏中,拇指运指最常见的毛病是动作过大,手掌上下晃(跳)动,不是用大关节发力拨弦,而是借助手腕甚至前臂助力拨弦,从而影响大拇指I的独立性及其运指的敏捷性和弹拨速度。解决的办法是控制拇指的振幅,拇指拨弦动作尽量小些,拨弦时主要是靠近手掌的大关节运动,尽量保持手掌、手臂等身体部位的静止。

二、遵循“二次发力拨弦”的规律,掌握正确的拨弦方法


右手拨弦实际包括触弦、绷弦、放(离)弦三个阶段,触弦要松弛、轻巧,绷弦要果断、有爆发力,放(离)弦要干净、利落。陈志先生把弹(拨)弦动作比喻成“抽鞭子”。“抽鞭子”的动作实际上是两部分:(一)手臂开始运动,(二)运动终了时刹那间的爆发力。第一部分动作要迅速而放松,第二部分动作要果断而有力。“抽鞭子”不同于“打棍子”,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打”是动作一开始就发力,而“抽”是动作终了时才发力。


许多人从来就不知道演奏吉他时还要有一个瞬时(只有零点几秒的时间)的绷弦动作,他们只是将琴弦弹响了事,因此只会一次性发力打弦是我国吉他手最普遍的错误。我们祖先创造的汉字表达能力是极其细腻而微妙的,一个“弹”字一个“拨”字就可以区分出发力的迟、早,“弹”是先发力后接触物体,“拨”是接触物体后再发力。用弹弦的方法很难接上绷弦的动作,而用拨弦的方法则能很顺利将弦绷住。“拨”弦绝不等于“弹”弦或“打”弦就是这个道理。与“打”弦一样,弹弦也是先发力后触弦,而拨弦在触弦前的动作是松弛的,在触弦后的一刹那才有一个迅速的发力动作,动作的关键就在于触弦前的放松程度。最初练习时动作可以做得慢一些、幅度小一些,这样容易放松,触弦发力的一刹那要果断有弹性,拨弦后手指要立即恢复到放松状态。


安德烈斯•塞戈维亚强调:拨弦时右手指应“放”在琴弦上,如同抚摸过去一样非常重要,而不是“飞”过去或以别的夸张动作弹过去;要放松,轻轻地弹;他还指出:“古典吉他的外表拥有女性一般的曲线,而这似乎也影响了她的行为;有时完全无法和她沟通,但大多时候却是甜美的。如果你温柔地拥抱,她会唱出优美的歌声”。塞老只不过是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古典吉他右手二次发力拨弦的原理。


大卫•罗素在谈到右手拨弦时指出:“在弹奏音符之前,我的手指会很靠近琴弦,而不会从上面去击打琴弦”,“我在解决这个问题(右手杂音)的方法是对每一个音符都进行准备(尽管有时这种准备的时间几乎为零),我非常反感上面提到的那种打弦的情况,我总是心里想着:准备、拨弦。尽管我也有其他的方法,但是对与演奏来说,“准备、拨弦”是最基本的方法。如果我有所准备,那么就能够得到好的声音,或者说我想要得到的声音。同时,也不会有噪音的出现(《浪漫吉他名曲经典》叶登民著、广州外语音像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58页)。


以上二位大师都是强调二次发力拨弦规律的具体运用。


遵循“二次发力拨弦”的原理具体要做到两点,第一,不要提前发力绷弦。触弦前的手指只是运动,触弦后方可正式发力拨弦,也就是说手指开始运动(指)用力要非常轻柔,触弦动作要非常小,接触弦之后才二次发力绷弦,即在触弦后要立即“一触即发”,瞬间完成绷(压)弦和放弦动作;若发力过早,不但会增加手指用力时间,影响运指的敏捷性,还会有击弦杂音。提前发力的具体表现是触弦前手指的动作很大,大卫.罗素先生(在2005年中国大师班上)指出:这是错误的,他还发现有些老师教学生将手指抬得很高再弹奏,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击弦”,而“击弦”的惯性很大,演奏者很难收住(控制)手指,因此对手指的控制能力就很差了。大卫.罗素先生在触弦前动作幅度很小,但是过(绷)弦后动作比较大,他过(绷)弦速度很快。著名琵琶演奏家王范地在教学中强调“先触弦、后发力”(《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1997年 第04期),与吉他拨弦一样,其他弹拨乐器如古琴、琵琶、竖琴等演奏也都是先触弦后发力的。


所谓“轻弹慢练”中的“轻弹”既是指初练时拨弦的力度要小,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暗指琴手在弹拨中不可提前发力绷弦,而是要在触弦后的刹那间才发力绷弦。绷弦只是一个瞬间动作,虽然只有零点几秒的时间,然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右手拨弦跟射箭的动作很相似,要想箭的射程远,弓箭手就要拉满弓之后立即放弦射箭,同理,要想获得厚实有力的琴声,手指就一定要有爆发力,在瞬间绷(压、击)住琴弦并立即放弦,与“触弦动作要尽量小”相反,绷弦时的手指动作则要尽量大一些,这样才能使琴弦充分振动。2008年初,青年演奏家许拓在成都古典吉他讲座时针对琴友右手音量小、音色偏尖、薄(声音发干)等问题强调触、绷、放弦三个过程,并指出靠弦、不靠弦是一个(拨弦)动作,发出的声音像鼓声一样,没有音头,圆润、饱满、具有穿透力。


对于拨弦时的动作,最重要的要点在于用比较容易理解的话来说,1、一定要绷住弦(没有真正绷住弦的话,放弦后的声音是无力的),2、放弦的角度(要与琴弦垂直,后面第三点详述)。


手指在绷弦时,没有做好绷弦的动作或绷弦的力度不够,放弦的一刹那实际变成了蹭弦——也就是手指只是在琴弦上擦着弦经过了,导致声音轻薄没有弹性,没有爆发力。


轮指的演奏也是一样的,手指在放松的状态中进入紧张的瞬间绷弦和放弦的动作,如果这动作做不好的话,前面的再分出了多少个绷弦前的理论动作,都是无济于事的。前面的动作是为绷、放的铺垫。跳远运动员在起跑后,到达起跳线时没有跳起来,或是没有跳竟直跑过去了,这时前面的助跑都已经是毫无用处了。


还有对于音色的很多要点中,必须再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把指甲的触弦点处,修整的光润。指甲表面不能象锯齿一样,这样一会把新的琴弦马上磨坏,二拨弦的声音都是散的,音头很难集中在一起出来饱满的声音。


第二,绷弦之后手指要立即离弦、彻底放掉力气并恢复到手指的自然形状,绷弦的时间要尽量短暂。若用力拨(绷)弦之后手指仍然保持收缩(弯曲)形状的话,由于手指用力时间延长,手指没有立即离弦和放松,手指甲与琴弦接触的时间也会相应增加,这样不但会造成手指疲劳,妨碍运指的灵活性、敏捷性,更会制造杂音,影响发音的纯度。因此在绷弦之后手指要立即离弦彻底放掉力气并恢复到手指的自然形态(状),手指的伸缩(运动)要自如(然),特别是手指大关节要非常富有弹性,事实证明,这一点既是保证大关节力点作用的关键所在,又是保证右手运指敏捷性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缩短发力绷弦时间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绷弦的瞬时性(时间非常短暂),也有人把绷弦称为“击”弦。在日常生活中,若让某人去提一重物然后立即放下,他不会感觉累,但若让他提着这个重物走一段路程,由于用力时间延长,他就会感觉费力和累。手指用力拨弦也是相同的道理,手指瞬间发力绷弦,由于用力时间非常短暂,因此既节约力气使弹者感觉轻松、动作敏捷,又能减少手指蹭弦的杂音。


此外,顿音(消音)练习法可以帮助习琴者体会放松的感觉,具体练法和本文后面第六点提到的放松练习法差不多:每次拨弦后,拨弦的手指不是停靠在次弦上或悬在空中,而是马上触靠在所拨的琴弦上,左手指法为空弦分解和弦或轮指半音阶级进练习。顿音(消音)练习法还可以增加发音的颗粒性、帮助掌握右手二次发力拨弦。


文章来源:深圳方放吉他艺术有限公司_深圳学吉他_吉他培训_吉他教学_古典吉他|方放吉他艺术中心
《转载-试论古典吉他的音质和右手运指法---连载一》  http://fangguitar.com/article/137.html
版权所有 © 转载时请您以链接形式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