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的马斯内
19世纪歌剧史上其他几位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朱尔.埃米尔.弗雷德里克.马斯内(1842-1912年)。1842年5月12日生于蒙托,父亲为拿破仑时代的工兵士官,退伍后在故乡开镰刀工厂。1847年全家移居巴黎。他的母亲教钢琴课补助家庭费用。马斯内自幼跟母亲学钢琴,11岁入巴黎音乐学院。1860年从师托马学作曲。1863年获罗马大奖,这时他除了在巴黎歌剧院乐队中担任打击乐的演奏员,还在咖啡馆里演奏和教课以维持生活。在罗马留学期间他创作了《音乐会序曲》、《追思曲》等。1867年他的第一部歌剧《姑婆》巴黎喜歌剧院上演,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托马对他的影响,1872年,他的第二部喜歌剧《巴赞的唐塞扎尔》在巴黎喜歌剧院演出获得成功。1884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了他的歌剧《曼侬》,从此成为法国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此后他又写了20多部歌剧,其中最著名的有以《曼农》(1884年)、《维特》(1892年)、《黛伊斯》(1894年)、《萨福》(1897)、和专为俄罗斯歌唱家夏里亚宾创作的歌剧《堂吉诃德》(1910)等。
马斯内一生创作了27部歌剧,在后来歌剧创作中,表现出抒情的特点,逐步形成了戏剧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个人风格。他的歌剧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的形象。他善于发现适合自己创作个性的东西。当他选中题材以后,就不怕重复,毫无顾虑地写下去。马斯内所塑造的女性,其原型都是当时的资产阶级生活圈里的妇女。她们娇媚脆弱,常常是忏悔的沉沦者、上流社会的交际花,渴望安谧的家庭幸福的人,在与资产阶级的伪善斗争中,被迫放弃了希望、爱人,生命,以悲剧结局。马斯内在刻划这些形象时,试图揭露社会上层中丑陋和伪善的一面,对人物性格的描绘深刻细腻,有“洞察女子心灵的诗人”的美称。马斯内是一位创作领域较宽的作曲家,马斯内是创作曲调的天才,他注意从民歌和前人的作品中汲取适于自己创作个性的各种因素,形成优美典雅的风格例如:《黛伊斯》中的《冥想曲》,古诗剧《复仇女神》配乐中的《悲歌》,都是最受欢迎的歌曲。他的和声语言独具特色,在配器上他为独唱和重唱寻求一种特殊的管弦乐色彩。在歌剧史上,马斯内属于上承古诺、托玛,下启印象派的重要人物。
多产的作曲家圣桑
夏尔.卡米.圣桑(1835-1921年),1835年10月9日生于巴黎,他又是风琴家和钢琴家。音乐启蒙老师是母亲和伯母,5岁就能作曲,7岁时随史达马替学钢琴,而且从这时期开始作曲。10岁举行演奏会,被称为神童。11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1852年在巴黎圣赛西尔协会作曲比赛中夺魁。毕业后曾从事4年的管风琴演奏,担任过钢琴教授。
1865年谱写他的歌剧处女作《银铃》,但到1877年前都不曾上演。1868年,他创作完成了著名歌剧《参孙与达丽拉》,这是一部取材于圣经的严肃作品,描写了参孙和达丽拉的恩怨情仇。全剧以音乐取胜,戏剧性较弱,体现了圣-桑注重旋律的特点。其中的优秀歌曲有《你的话使我推心置腹》《春来了》等。
《参孙与达丽拉》完成后,因有犯禁之嫌,一直未能上演。直到1877年12月2日,经李斯特力荐并亲自指挥,歌剧《参孙和大利拉》才以德语歌剧的形式在魏玛首演。这部圣桑歌剧中唯一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一直等到1892年,好不容易才在巴黎演出。1893年剑桥大学颁赠名誉学位给他。
圣桑的歌剧中,除脍炙人口的《参孙和大利拉》外,较为成功的还有《亨利八世》(1883)和《阿斯卡尼欧》(189O)的两部歌剧,以及喜歌剧《芬丽娜》(1893)。
圣桑的其主要他歌剧作品还有《黄色公主》(1872)、《银的音色》(1877)、《马尔塞》(1879)、《普洛塞比纳》(1887)、《富烈德贡达》(1895)、《野蛮人》(19O1)、《海伦》(19O4)等。
圣桑斯从事创作达60余年,是一位多产作曲家,作品体裁多样,数量惊人。他一方面从事歌剧创作,另一方面为发展法国处于落后状态的器乐。不仅是一位才华出众,技艺高超的音乐家,还长于写作。他的论着有《唯物论与音乐》,《古代罗马舞台布景考》、《问题与奥秘》等。
法国抒情歌剧流派的作曲家还包括柏辽兹,他写过4部歌剧,代表作有《贝特丽丝和贝涅狄克特》;德立勃(1836-1891),代表作有充满异国情调的《拉克美》。
声明:文章选自音乐基础知识课堂
《转载:19世纪歌剧史上其他几位不可忽略的人物》 http://fangguitar.com/article/333.html
版权所有 © 转载时请您以链接形式注明来源!
上一篇:摩琴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