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芝猫开门 ,作者D调的67
正所谓“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
而每个弹琴的人、基本上潜意识都希望自己弹快。
但世间也不乏需要慢弹的作品。到底如何把握快慢的度呢?
Ⅰ练琴速度
如果这个问题由你的吉他老师回答的,那答案肯定是“慢弹”
吉他老师永远孜孜不倦的试图让你慢弹:这是老师的苦心。对于练习来说,没有慢就没有快:走路都不会,你还想跑呢?
Ⅱ规定速度
当然可以!简直太可以了。毕竟曲子上给的速度就是作曲家需要你弹奏的速度。不过一般来说,有的时候作曲家也只会给出一个大概的速度区间,例如用行板这样的术语来表示速度。
需要额外注意的是这种术语不仅仅是你弹琴的时候打多快的节拍器,弹琴的感觉也要倾向术语本来的“意义”。例如柔板不仅仅代表56拍/分钟,弹琴也要注意弹成“从容地”。
Ⅲ自由速度
不过,按照节拍器弹“强弱次强弱”对古典主义的作品来说还无可厚非。毕竟古典音乐以严谨为特色之一。
但是到了浪漫主义之后,音乐的个性显著增强。再对着拍号死弹就会埋没了这些个性。更不要说还有Rubato(自由拍子)这种比较自由的弹法。
什么是自由拍子?自由拍子并不是彻底的随心所欲,你的老师一定会说这个“自由”是建立在拍子上的。这句话看似很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关于我们耳朵在听音乐时的规律:
①耳朵在听音乐时,一直在试图联系音与音之间的关系
②如果音比较多、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复杂,则耳朵会花一些时间
③如果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不那么复杂、则耳朵反应非常快
④如果音与音的间隔足够长,耳朵还会将多个音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捋一遍
⑤如果间隔太短,则会忽略复杂和间隔较久的关系,优先识别简单的关系
⑥对于大量重复的音,耳朵在识别很少几次之后、就会厌倦
根据这6个前提,我们先来描述下在曲谱中哪些音与音的关系简单、哪些关系复杂
①简单的关系是调式音阶/半音阶:需要音与音间隔略短
当一首作品中出现级进的音(常出现在旋律中),而你将其弹得很慢,耳朵倾向捋顺所有音的关系,这样一来这些音也就失去了音阶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你在学习一首你不熟悉的曲目时,一开始弹了半天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的关系。
②复杂的关系是和弦关系:需要音与音间隔略长
不管这个和弦是柱式的还是分解的。也不管是怎么分解的。总之当音乐中的和弦发生改变时,音和音之间的关系就错综复杂了起来。如果没有时间充分听清,可能耳朵只能识别最高声部的音。
然后我将这些内容总结成下面几条结论,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总是可以(特别是Rubato自由节奏)这样处理:
①当【旋律性内容或级进】【占主导】时,速度应该略微增加。如果旋律分散在不同的部分中,整体速度也可以选择性略地微增加。
比方说我们熟悉的《爱的罗曼斯》,
虽然看似是分解和弦曲目,其实大多数情况都是一个和弦来回的弹,变化的只有旋律。
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其视为【旋律性内容占主导】
②当两个【共同音较少和弦】【连接】时,速度应该略微降低。分解、琶音视为速度已经微微降低。
这两个和弦适宜间隔略微加长,不适宜间隔缩短
③当一首作品的较短的部分中(例如一个乐段之内)旋律性内容与和弦性内容交替出现时,不宜让这两者的速度差很远。
*这三条总结只是建立在”人耳识别音与音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如果换一个前提也可以不采用这些方式。
前提就是整体的气氛(比如说气氛舒缓总体速度要放慢,反之则要变快)。而且各种影响快慢的因素时常会同时出现,以哪一个为主可能还要看演奏者想强调什么部分(或者参考曲谱的上下文)。
除此之外,一些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曲目本来就是像节拍器那样固定的速度。那就没有必要纠结弹快还是弹慢了。
因此在最后的最后,关于弹快还是弹慢这个问题再为大家提供一条铁律:多参考不同演奏家对作品的诠释,找出自己喜欢的那种速度和快慢模式。
《弹琴,快还是慢?》 http://fangguitar.com/article/489.html
版权所有 © 转载时请您以链接形式注明来源!
上一篇:音乐审美意识的三个层面
下一篇:爵士乐中常用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