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泽皓。大约一年前,当方放老师告诉我要找一首巴赫进行练习时,我提出想要弹鲁特琴改编的曲目,于是方老师给了我BWV996鲁特琴组曲
当时,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是有点恐惧的,方老师也曾说过:鲁特琴组曲要比小提琴大提琴组曲难一些,况且你弹的其他巴赫作品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调。这话说完我更害怕了,怕自己无法演绎好这首曲子,但转念一想,就算弹不好也没关系,方老师是研究早期音乐的,还有老师可以帮我。
于是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练习这首巴赫了。起初识谱时,还是不怎么敢弹,不像我以前识谱,才识没几天就弹的飞快,这次很害怕自己弹的不妥当,总觉得自己的想法会“不那么巴赫”,但不去面对它,怎么知道什么才是“真”巴赫呢?所以在方老师讲这首曲子时使我学到了复调应该有的指法安排和乐句处理。
又练了很久,方老师开始讲一些情感表达、情绪流露方面的问题,像每个曲子都有它自己性格的那些非常抽象的东西。我开始去听一些演奏家的处理,不仅局限于这首曲子,也不仅局限于吉他这一种乐器。
也许有了之前的积累,在一次练习阿列曼德舞曲时,大脑里正在回想着上节课老师讲的那种绅士的、沉稳的感受。突然,想到了英、法等国家的绅士,扣着一顶圆礼帽,拄着手杖,谈吐彬彬有礼,一举一动都能感受到稳重,好像没什么能让他们着急一样。仿佛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就明白了,在下一遍的练习中想象着自己身在一场晚宴中,周围的人都那么彬彬有礼,而我身着晚礼服,弹出的音乐就像他们的举止一般,不紧不慢,绅士极了。那一下感觉就找到了,效果棒极了。
后来,方老师想让我听听别人的意见,于是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教授,同时也是古典吉他演奏巴赫方面的专家——胡滨老师。起初我是不适应的,毕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上课方式和风格。但后面随着上课次数一次次增加,我也慢慢的适应过来。胡老师也给了我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胡老师讲的“Campanella”(意大利语,little bell)奏法,是一种类似古钢琴的奏法。起初,我并不能完全明白什么是“卡帕涅拉”,我只知道指法该怎么弹,但效果一直不好。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个竖琴演奏视频,感觉就像一根手指从那一头拉到这一头,中间没有任何断点,丝滑极了。给人感觉真的很棒,后来我就在吉他上尝试去做这种效果,想象自己的吉他就像是一台竖琴,我用我的指尖在每条琴弦上滑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发现原本很难的、一气呵成的感觉变得简单起来,我做出了那种效果,这种成就感真的很棒。
这首曲子一共演出过两次,一次在佛山,一次在深圳。两次演出都给了我十分宝贵的“实战”经验,这也是我录制这首组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算是对这组曲子一年多的学习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这里我要衷心感谢两位老师在此曲上给予我的指导。希望大家喜欢我的录音。
《李泽皓演奏巴赫鲁特琴组曲BWV996》 http://fangguitar.com/article/496.html
版权所有 © 转载时请您以链接形式注明来源!